
文/卜鈺玲
仲夏蟬鳴,高考如約而至。萬千學子伏案疾書的身影,恰似涓涓細流,奔涌匯入教育強國的時代長河。這場舉國矚目的考試,既是個人命運的轉折點,更是教育公平最生動的詮釋——從雪域高原到江南水鄉,考卷鋪展之處,皆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之光。
一紙答卷映丹心:為國選才的使命傳承。習近平總書記在《加快建設教育強國》中強調:“堅定不移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。”高考不僅是知識的較量,更是價值觀塑造的熔爐。近年來,作文命題從“可為與有為”到“論生逢其時”,無不引導青年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的洪流。教育之要,不僅在傳道授業,更在啟智潤心,培育明辨是非、胸懷家國的思辨能力。這正與張伯苓振聾發聵的“愛國三問”——“你是中國人嗎?你愛中國嗎?你愿意中國好嗎?”形成歷史的回響。考場上的每一次思考,都是對“為誰培養人”這一根本問題的回答。當考生在考場上書寫“強國有我”的誓言時,高考已超越分數之爭,成為青年淬煉思想、堅定信仰的舞臺,以學識報國,方不負時代。
千帆競渡向未來:人才強國的戰略基石。在全球化競爭背景下,高考改革正深度對接國家戰略需求。從夯實基礎到激發創新,從單一評價到多元選拔,高考為拔尖人才鋪設脫穎而出的階梯。教育之強,首強在人才。當高校作為“基礎研究主力軍”和“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”的作用日益凸顯,高考便成為科技支撐力與人才競爭力的源頭活水。那些附身答卷的身影中,必有未來攻克量子計算難題、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先鋒,也必有扎根鄉土、托舉民生福祉的脊梁,這正是教育強國“六大特質”在歷史縱深處的生動映照。
體系共筑強國夢:教育生態的協同賦能。高考并非孤立的戰場,其背后矗立著支撐教育強國的巍峨體系。教師如燈,引路前行:張桂梅“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”的誓言,于漪“點亮生命燈火”的哲思,教育家精神照亮了知識傳承之路;數字化變革重塑學習形態,全國超四分之三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,5G與AI技術讓優質資源跨越山海,為教育公平寫下生動注腳;國際影響力在開放中提升,教育“引進來”和“走出去”并進,中國標準正為全球教育治理貢獻東方智慧。
此去關山萬里,青春征途無垠。合上筆蓋的剎那,不僅是一次知識的遠征,更是以奮斗之姿匯入教育強國的時代洪流。愿每位考生以筆為槳,破浪前行。在教育強國的壯闊征途上,你我皆為執筆人,亦是答卷人。
責編:周媛
一審:周媛
二審:陳亮
三審:吳丹
來源:新湘潭客戶端
下載APP
分享到